活在當今時代的人,對“虛擬”二字並不陌生,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虛擬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多,人也就不得不與虛擬打交道了。這是大勢所趨,沒有什麽好壞對錯可言。
虛擬的特點是說假的卻離不開“實”的東西爲之墊底;說是真的卻叫人無法否定它“虛”之一面的存在。
活在當今時代的人,對“虛擬”二字並不陌生,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虛擬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多,人也就不得不與虛擬打交道了。這是大勢所趨,沒有什麽好壞對錯可言。
虛擬的特點是說假的卻離不開“實”的東西爲之墊底;說是真的卻叫人無法否定它“虛”之一面的存在。
點擊進入本次直播的鏈接: zhibo.qingting.fm/liveshow/8c060270e11ac5b9841d089594a8397c
復習上次直播講過的三張圖:從人與天使的關系帶出三種全然不同的神學觀。以下三個圖在講完“爲什麽大框架的思維在現今這個時候如此重要?(2)”之後,有所調整,使之更加清晰明了。其中綠色所圈定的層次代表起初的創造,即所謂的“第一個創造源頭”;紅色所圈定的層次代表第二次創造的起點。
本次直播的地址: zhibo.qingting.fm/liveshow/8c060270e11ac5b9841d089594a8397c
再看聖經中三個關乎數字五的實例:
(1)耶稣家譜中的五個女人:她瑪、喇合、路得、烏利亞的妻(拔示巴)、童女馬利亞
(2)耶稣關于十個童女比喻中的五個聰明的童女和五個愚拙的童女:拿燈又拿油和拿燈不拿油(注意原文中的動詞)
以下摘自《聖經中的數字和數根》中的“出版者的話”……
關於數字和數論的書,英語世界可以說是不勝枚舉。有關聖經數字研究的書也不少,特別是在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後。但是,受後現代無神論文化的影響,聖經和科學在西方世界由原來的合一,走向後來的分離。隨之而來的結局就是,數字要麼僅侷限於科學公式中定量的媒介;要麼成爲異教、玄學所利用的工具。
2017對很多人來說將是面臨重大心靈考驗的年份,但對那些認識神並已經安息在主裡面的人來說,這一年將是生命悔改、翻轉、更新、崛起的一年。您預備好了嗎?下面我們將與您分享幾點,盼望對您有啟發、有警醒、有安慰、有激勵。
(1)很多研究聖經預言的人都承認,2017年將是猶太人第120個禧年——主要根據20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亞瑟.詹姆斯.貝爾福(Arthur James Balfour)所起草的關於允許猶太人建國的貝爾福宣言(Balfour Declaration),剛好早於以色列建國後於1967年進行的奪回耶路撒冷老城的“六日戰爭”50年。這意味着到2017年的時候,剛好是6000年(= 120 x 50)。禧年每50年一次,禧年一到,意味著“人得自由,物歸原主”,是人心靈的自由和身體的需要都同時歸零,又同時開始的時候。路加福音第四章記載,主耶穌第一次出來傳道的時候,就是藉著以賽亞書61章的前兩節,將耶和華的膏抹與耶和華的恩年連在了一起,而以賽亞書中的“恩年”就是路加福音中的“神悅納人的禧年”。五旬節就是逾越節過後50天的意思,在那一天主將祂的聖靈澆灌在120位等候之人的身上,將他們浸成一個大能的身體,就是起初新約的教會。這代表神大赦的恩年,神恩膏釋放的禧年!
令人爭議的2016年聖誕節終於過去了,在這2017起始的時刻,讓我們回顧兩個似乎風馬牛不搭界的歷史事件:耶穌在近2000年前的降世和2001年紐約911雙塔的崩塌。
談起任何人的降生,我們都必須同時面對兩個問題:何時坐胎成孕在母親的腹中,經過十月懷胎又何時從母腹中生出來。此所謂人的雙生:內在隱藏的生和外在顯明的生——忽略了這一頭一尾和其中的過程,都不整全。1991年,恩尼斯·马丁(Ernest L. Martin)博士的名著The Star That Astonished the World《震驚世界的伯利恆之星》橫空出世,此書根據大量天文學和聖經的證據,將耶稣從馬利亞腹中的生出定在3BC秋天9月11日黄昏。從此點反算十個月,就將耶穌成孕在馬利亞腹中的日期,大致定在4BC冬天11月和12月之間的某一天。
本書基于“瑞登堡華語讀書會”原來的集體翻譯,謝謝他們背後默默無聞的無私擺上。爲使翻譯更加忠實于原文,同時並適合海外中文讀者娴熟聖經的用詞習慣,我們根據John Ager于1900年由拉丁文所翻譯的英文譯本,對起初的中譯進行了再次校對,必要的地方還參照了拉丁原文。而且,對原來中文翻譯中冗長或翻譯不精准的地方,也做了必要的調整。這就是爲什麽我們稱其爲“精准版”的緣故。
以馬內利·瑞登堡(Emanuel Swedenborg)集科學家、醫學家、哲學家和神學家於一身,在世84年間用了近30多年的時間,寫了大量的神學著作。他所寫的書,與眾不同的特別之處,在於神讓他在十幾年的時間裡,藉著在天堂、靈界、地獄,與成千上萬的天使,以及死後復活在靈界或地獄裡的靈魂,方方面面的交談,讓他對人死後的真相,有著來自第一手資料的客觀、理性的見解。